«
raid管理

时间:2022-7-18     作者:李泽信     分类: linux基础


一、raid磁盘阵列概述

概述:

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 独立冗余磁盘阵列)技术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987年提出,最初是为了组合小的廉价磁盘来代替大的昂贵磁盘,同时希望磁盘失效时不会使对数据的访问受损失而开发出一定水平的数据保护技术。
raid就是一种由多块廉价磁盘构成的冗余阵列,在操作系统下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大型存储设备出现。raid可以充分发挥出多块硬盘的优势,可以提升硬盘速度,增大容量,提供容错功能够确保数据安全性,易于管理的优点,在任何一块硬盘出现问题的情况下都可以继续工作,不会受到损坏硬盘的影响。

二、raid工作模式

容错性: 冗余类型:
热备盘: 读性能:
随机写性能: 连续写性能:
需要的磁盘数: 1+N(N不能为0) 可用容量: N*(多个磁盘的容量总和)

典型应用 : 对数据安全性要求不高,但对读写性能要求极高,如图形工作站等应用

容错性: 冗余类型: 镜像
热备盘: 读性能: 低(与单块磁盘一样)
随机写性能: 连续写性能:
需要的磁盘数: 2*N(N代表磁盘数量) 可用容量: 50%

典型应用 :对数据安全性可靠性要求高,但是读写效率低,用于服务器或数据库存储等;

容错性: 冗余类型: 奇偶校验信息存储
热备盘: 读性能: 高(与raid0相近)
随机写性能: 较低 连续写性能: 较低
需要的磁盘数: 大于等于3 可用容量: n-1

典型应用 :随机数据传输要求安全性高,如金融、数据库、存储等。

容错性: 冗余类型: 镜像
热备盘: 读性能: 高(与raid0相近)
随机写性能: 较低 连续写性能: 较低
需要的磁盘数: N*2 可用容量: n/2

典型应用 :集成了RAID0和RAID1的优点;

总结:

三、制作raid